中国已发射了 15 000 颗卫星,并启动了自己的 “星链 “计划,该计划将于 2030 年完成!
2024年8月6日14时42分,一枚长征六号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千帆星座 “极轨卫星,卫星顺利进入目标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18颗卫星是 “千帆星座 “的首批成员,它们的成功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商业卫星互联网络正式进入太空,这是中国低轨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的目标是在 2030 年底之前建立一个拥有 10 000 多颗低轨道卫星的大型互联网星座,卫星数量将达到 15 000 颗,以提供直接移动通信等综合多业务服务。届时,无论你身处深山老林、沙漠还是遥远的大洋,都能随时通过手机上网,不用担心与世界其他地方断绝联系,实现真正的全球网络连接,没有任何死角。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收集大量惊人的数据。每颗 “千帆 “卫星的寿命长达七年,可以通过自主管理轨道上的健康状况来排除故障,在太空中努力工作,进行自己的 “健康检查 “和 “治疗”。如果卫星出现故障,它还会自主离开轨道,等待下一组卫星组成星座。这种高科技操作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千帆 “卫星的重量还不到 0.3 吨。未来,”每个吊臂可发射 36 颗卫星”,这无疑是对传统卫星制造方法的一大挑战。
然而,中国的航空航天团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通过改变供应链,在几乎每一个部件的设计和改装上都进行了创新。例如,”千帆号 “卫星使用的电力推进系统在中国从未大规模生产过。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氙气非常昂贵。但是,卫星研制团队通过全球调研,找到了一个共同研究这项技术的先进研究小组,成功地将成本降低到原来的 10%-20%。与此同时,他们还用工业级组件替换了部分航天级组件,并通过硬件和软件提高了卫星的性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了标准。卫星从顶层开始进行全数字化设计,通过全数字化建模和 “小步 “设计的迭代来确定卫星的状态。
在短短 18 个月内,18 颗千帆号卫星从位于临港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SMEC)卫星楼成功发射。整个星级的整个生产周期仅用了两个月,今后将缩短到一个月!千帆卫星的设计、安装、测试和组装都可以在这座大楼里完成,实现了快速生产、迭代和响应。在过去的卫星研制过程中,整个流程都是 “围绕着卫星转”,而现在,为了让卫星进入流水线生产模式,许多组件将首先安装在组件模块中,然后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最后安装在装配车间的底层,卫星外壳将从头到尾 “走空”。当卫星从头到尾 “走出 “车间时,所有的组装和测试步骤也已完成,卫星就像一辆汽车一样在生产线上不间断地运行。
卫星互联网是对地面网络的补充,是新一代全球化信息基础设施,成本低,覆盖面广。卫星互联网将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高效的网络支撑和信息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千帆星座是上海商业航天战略的第一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新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