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8 日至 12 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以 “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 为主题,不仅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风向标,更通过产业联动、消费激活、国际合作三大维度,推动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大会期间,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 1.9 万台,销售额突破 2 亿元,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一、产业促进:技术落地与资本共振
-
技术转化加速
大会设置创新馆、应用馆、技术馆三大展馆,200 余家企业带来 1500 余件展品,其中 100 余款为全球首发。例如,优必选推出可自主换电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2,其腰部新增关节使工厂拆箱效率提升 30%;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 “具身世界模型体系”,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的任务完成率提升至 92%。这些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市场需求,优必选现场签下某汽车厂商的千台订单,宇树科技格斗机器人 G1 因抗冲击技术突出,获中东客户百万美元采购意向。 -
资本密集注入
大会期间达成 14.81 亿元融资,创历史新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松延动力凭借教育、文旅场景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半年内完成六轮融资,合同总额突破 1 亿元;戴盟机器人获招商局创投亿元级投资,其高分辨率视触觉技术将应用于医疗手术机器人。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首次以 “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身份深度参与,京东宣布三年内投入超百亿元支持机器人品牌成长,释放出产业资本与技术资本深度融合的信号。 -
政策精准赋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每年最高给予企业 3000 万元支持,首创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等政策。例如,企业在亦庄落地的家庭服务机器人项目,可获最高 500 万元场景开发补贴;购买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每台可享售价 15% 的财政补贴。这些政策直接拉动消费,某医疗机器人企业现场售出 300 台康复设备,其中 70% 订单来自政策激励的医疗机构。
二、消费激活:从 “展品” 到 “商品” 的闭环
-
消费节模式创新
同期举办的首届 “E-Town 机器人消费节”,打造 “机器人大世界”“机器人 4S 店” 等场景,实现 “参观 – 体验 – 购买 – 交付” 一体化。例如,机器人 4S 店引入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提供 7 大类 100 余项产品,消费者可试驾送餐机器人、体验家庭陪伴机器人。现场最受欢迎的煎饼机器人,单台售价 12 万元,三天内售出 80 台,带动配套面粉供应商订单增长 300%。 -
C 端需求爆发
消费节期间,售价 6999 元的筠之双足陪伴机器人预售超 2000 台,4999 元的四足机器狗售出 1.2 万台。值得关注的是,家庭服务机器人占比达 65%,某品牌擦窗机器人因搭载 AI 避障技术,现场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这种消费趋势与政策引导密切相关,亦庄发放的 2000 万元机器人消费券中,80% 被用于购买家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