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大会构建全球产业新生态
2025-08-14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更是全球机器人产业变革的缩影。从销售额破 2 亿元的消费激活,到 14.81 亿元的资本注入;从国际合作网络的搭建,到产业生态的完善,大会正推动机器人产业从 “技术驱动” 向 “需求驱动” 跃迁。正如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所言:“机器人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正在见证人类生产力的又一次革命。”
-
国际机构深度参与大会获 28 家国际机构支持,创历史新高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东盟智慧产业联盟发布仓储物流机器人采购需求,新加坡企发局提出 29 项合作意向,涉及医疗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领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例如,印尼某农业集团与中国企业达成协议,引进 100 台水果采摘机器人,用于热带水果种植园。

-
技术标准协同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与中国电子学会联合发布《人形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统一全球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应急响应等标准。欧盟机器人协会(EuRobotics)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协议,共建中欧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多模态感知技术研发。
-
人才储备升级
大会启动 “具身智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共建实训基地,计划三年内培养 10 万名机器人运维工程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某职业院校现场与企业签约,定向培养家庭服务机器人调试员,毕业生起薪达 8000 元 / 月。
-
社会认知革新大会吸引 27.1 万人次现场参观,5200 万人次观看直播,短视频播放量 4.5 亿次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某教育机器人企业通过抖音直播售出 3000 台编程机器人,带动青少年编程课程报名量增长 200%。这种 “科技 + 流量” 的模式,正在重塑公众对机器人产业的认知。

-
技术瓶颈突破
大会展示的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 “意念控制机器人抓取物体”,误差率小于 2%;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泛化能力显著提升,银河通用 Galbot 可在非结构化家庭环境完成 20 种任务。专家预测,2027 年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任务完成率将达 85%,接近人类水平。
-
产业规模预测
中国电子学会预计,2025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0 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 30%。北京作为产业高地,计划到 2027 年机器人产业营收突破 2000 亿元,形成 5-8 家百亿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