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作为科技圈最具仪式感的“春晚”,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早已习惯了用黑眼圈与咖啡,去交换那一份最鲜活的科技多巴胺。
今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苹果CEO Tim Cook用一场信息量爆炸的发布会,给出了他的回答。这不再是那个被戏称为“精准控制刀法”的苹果,而是一个在产品定义上,显露出几分“反叛”与“阳谋”的挑战者。
从挤爆牙膏的标准版iPhone 17,到薄如蝉翼的iPhone 17 Air;从散热与影像双双突破的iPhone 17 Pro,再到悄然进化的Apple Watch与AirPods Pro3。苹果似乎正在用一套“组合拳”,重新定义其产品矩阵的边界,也试图以此,去回答那个萦绕在所有人心中许久的问题:苹果将走向何方?
iPhone 17: “标准版”的非标准野心
长久以来,苹果标准版iPhone的宿命,似乎就是作为Pro版本的“绿叶”,用功能上的取舍,来凸显“专业”的价值。然而,iPhone 17的“挤爆牙膏”式登场,却像是对这一“祖宗之法”的公然挑战。
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ProMotion技术的下放。当那块丝滑的10-120Hz自适应刷新率屏幕,连同AOD(Always-On Display)功能,一同出现在iPhone 17标准版的规格表上时,你几乎能听到发布会现场与无数屏幕前的惊叹声。这不仅是对用户呼声的正面回应,更是苹果自身产品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向。它意味着,标准版与Pro版之间那道最核心的体验鸿沟,正在被主动填平。
这块6.3英寸的屏幕,不仅刷新率向Pro看齐,边框也收得更窄,并且全系标配了过去只在高端显示器上才多见的AR(Anti-Reflection)抗反射涂层。这一细节的提升,对于日常户外或强光下的使用体验,将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