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商务部同时发布两项重磅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这一双管齐下的举措,标志着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且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方此时出手的时机选择、目标锁定和战略考量,都值得深入分析。
战略反制窗口期的精准出击
自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政策不仅没有松动,反而呈现进一步收紧态势。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多家中国芯片制造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单,同时对中国制造的传统半导体进行贸易调查并可能加征关税。
中国商务部选择在此时发起反倾销调查,显然是对美方一系列限制措施的直接回应。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言,“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对中国芯片产品和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中方的反制措施既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对美方政策的明确警告。
从贸易政策工具的角度看,反倾销调查具有三重战略价值:一是合规性,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师出有名;二是对等性,以经济手段应对经济打压;三是精准性,可以针对特定产品和企业,避免全面冲突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是应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申请发起,体现了产业界的真实诉求。这种“自下而上”的申请机制,不仅增强了调查的正当性,也显示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面对不公平竞争时的主动维权意识。
此次反倾销调查锁定的两大类产品——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绝非随意选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准打击。
通用接口芯片堪称电子系统中的“翻译官”。接口芯片是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道关键的关口,是当代电子系统中承担系统互联、数据传输的核心元器件。接口芯片多数为数模混合类芯片,通用性较强,生命周期一般相较于终端产品来说更长。文档中明确列举的CAN、RS485、I2C、数字隔离器等,都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信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