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hu86科技
   

当所有人都在卷算力时,他却看到了AGI的“最后一块拼图”

2025-11-26

在硅谷的聚光灯下,现在的AI圈像极了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每隔几个月,总有一家巨头跳出来喊:“看!我的模型参数又翻了一倍!”或者“瞧!我又买了十万块H100显卡!”大家似乎笃信一条真理:只要数据投喂得够多,算力堆得够猛,AGI就会自动涌现。

然而,就在这股狂热的“算力崇拜”中,一位真正的重量级人物,OpenAI前首席科学家、ChatGPT的缔造者、现任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 CEO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最近,他在知名播客Dwarkesh Podcast(主持人:德瓦尔克什·帕特尔)中接受专访。没有为了融资而画的大饼,也没有公关式的套话。这次访谈,更像是一位刚刚从未来穿越回来的顶级科学家,心平气和地告诉我们:“别卷了,以前的那套玩法,到头了。”

这不仅是一次观点的输出,更是一份详尽的“AGI路线图”。他不仅给出了AGI降临的倒计时(5到20年),更深刻剖析了当前大模型的致命缺陷。

网友们纷纷评论称,苏茨克维在访谈中展现了他一贯的思考深度:不用复杂术语,却能直指AI发展的核心矛盾。他关于“我们从规模化时代进入研究时代”的判断,尤其值得每个关注AI领域的人深思,堪称“我们这个时代的奥本海默”。

苏茨克维究竟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场对话的核心干货。

将时间拨回五年前,苏茨克维可能是那个最信奉“Scaling Law(缩放定律)”的人。但今天,他却成了那个亲手给“规模化时代”盖上棺材板的人。

在访谈中,苏茨克维像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将2010年代末到2025年定义为“规模化时代(The Age of Scaling)”。

这几年是AI发展的“黄金蜜月期”。逻辑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只要你增加计算资源,增加数据量,模型的能力就会线性增长。这种高度的确定性,让风投和科技巨头们趋之若鹜。

但苏茨克维现在的判断是:这种好日子结束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撞上了两堵墙。

第一堵墙是“数据枯竭”。互联网上高质量的人类文本,基本上已经被现在的模型“吃干抹净”了。想继续靠堆数据来提升智力,就像是在贫矿里淘金,投入产出比急剧下降。

第二堵墙是“边际效应递减”。苏茨克维反问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当模型规模已经如此庞大时,你再投入100倍的计算资源,真的能带来质的飞跃吗?”答案令人沮丧。

但这并不意味着AI完了,而是意味着游戏规则变了。我们正式进入了“研究时代(The Age of Discovery)”。在新的时代里,拼的不再是谁的GPU多,而是谁能找到那个更聪明、更本质的算法“新配方”。

最新文章

剑桥最新研究:人类大脑32岁才真正“成年”,一生还有4次关键转折

推荐

 

阅读12771

蔚来对第四季度和明年均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期

推荐

 

阅读18830

当所有人都在卷算力时,他却看到了AGI的“最后一块拼图”

推荐

 

阅读12753

奇瑞风云 A9 EV:2026 上半年上市的中型纯电轿跑全解析

推荐

 

阅读11794

深耕“场景”激发科创“胜景”

推荐

 

阅读1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