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决定一切”不仅适用于房地产,也深刻影响着科研领域。一项针对30万名美国生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科研人员超过50%的生产力与其所在机构直接相关。该研究追踪了1945-2023年间科研人员在不同机构间的流动情况,发现从低产出机构转入高产出机构后位置决定科研高度:大型研究揭示机构对科学家生产力影响惊人,研究者的论文发表量显著提升。
研究发现,美国波士顿地区的科研机构表现尤为突出,在《细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的年发文量是美国其他地区的2-3倍。研究指出,这种差异可能与资源、设施或团队规模等因素有关。此前《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顶尖大学的科研团队往往规模更大,协作更为常见,从而推动整体产出。
研究还涉及科研经费分配的争议:是集中资源追求最大产出,还是分散资助促进公平?数据显示,优先资助高产出机构的研究者有望带来50%以上的额外成果。然而,反对观点认为,顶尖机构的优势正是长期资源倾斜的结果,继续集中资助只会加剧不平等。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调整评审政策,减少对机构声誉的偏倚,转而更关注研究方案本身的质量。此外,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分别通过“研究机构发展奖(IDeA)”和“促进竞争性研究计划(EPSCoR)”项目,专门支持经费不足州的科研发展。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表明,这些地区的学者每百万美元资助产生的论文和引用数甚至更高,分散资助不仅能提升产出,还能培养本地人才并解决区域问题。
这项研究为科研经费分配提供了重要参考,平衡效率与公平仍是未来政策制定的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