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随着禁摩令的出台,摩托车渐渐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里消失,逐渐被电动车所取代,但摩托车有着自身优越性能,比如续航和动力,这些是电动车无法比拟的。
随着多地开始解禁摩托车,央视也肯定摩托车的价值,公安部也出台3大新政策,这些利好,是不是说明摩托车的春天真的来了?
央视力挺摩托车价值
5月份央视播出8分钟摩托车专题报道,高度肯定摩托车文化价值,明确摩托车是城市活力与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肯定摩托车的出行优势,比如占用道路资源少,只要正面管理,就能起到解决交通拥堵的问,对百姓出行也是有利的。认可摩托车是个性、自由和社交等属性,摩托车骑行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6月份央视发文《多城解除“禁摩令”,新考题来了》,说明摩托车不是城市的“负资产”,这就释放了对解禁摩托车的积极信号。
新华网的《半月谈》也发文支持摩托车的娱乐和摩旅属性,支持从“禁摩”、“限摩”到“解禁”,寻找公路文明的最优解。
多地开始“解禁”摩托车
多地也从以前的“禁摩”转变为“解禁”摩托车,比如今年1月河南信阳就提出解禁摩托车限行的规定;3月份青海西宁也发布《关于西宁市城区道路和车辆限行管理的通告》,要求放宽摩托车限行的区域;4月份辽宁大连发布《关于调整我市主城区交通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要求只要是本地的摩托车号牌,除少数路段外,全天都能通行,这个就相当于真正对本地摩托车“解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