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hu86科技
   

屡教不改!微软在华产品又双叒被曝留后门

2025-09-18
微软在2024年3月推出了 UCPD 驱动程序。这个程序全名为“用户选择保护驱动程序”,原本用于防止软件随意更改默认浏览器或文件的打开方式。比如,有人将默认浏览器设置为Chrome,有人习惯用WPS打开文档。
表面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保护用户设置的小“保安”。然而技术追踪显示这个组件远比想象复杂得多。
据安全专家分析,这个小“保安”是一串加密数据,深藏在Windows系统注册表里。一旦检测到用户设置的默认应用有被修改的操作,微软就可以通过云端配置系统向它发送指令,实际是写入数据,然后调用解密逻辑,再把这些数据转换成可直接运行的可执行程序。
它手上有两份名单,一个白名单,一个黑名单。白名单里的放行,黑名单里的就会被阻止、拦截。微软自己的Edge浏览器、Office办公软件,自然都在白名单里。
而当这个“保安”被触发激活时,它还会记录用户(尤其是中国地区用户)的很多操作,比如运行了什么软件、该软件的证书信息、修改了系统哪些设置、在白名单还是黑名单中、以及是否成功还是被拦截等。所有这些细节都被打包成一个模糊名称的日志。一旦用户开启了“发送可选诊断数据”,这些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信息就会通过加密通道,无声无息地流向微软的服务器。
可怕的是,上述操作的整个过程完全在后台静默进行,用户对此一无所知。
非用户主动安装,能直接运行,功能未知,甚至可能接收远程指令。这显然超出了“保护默认设置”的范畴,其运行逻辑几乎和典型的木马程序如出一辙:利用注册表深层路径隐藏关键数据;满足系统事件后才会释放可执行文件;动态生成,新程序功能不明,却能直接运行;对特定地区用户采集数据并传输……
UCPD 驱动程序和木马的唯一差别在于,木马是陌生的可疑程序,而 UCPD却带着微软官方签名。它拥有最高权限、最深信任度,让安全软件也难以察觉。当一个后门披上了“官方组件”的外衣,它的隐蔽性与危险性更甚于木马。
技术专家还发现,UCPD并不是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尤其对中国区别对待。
它会从系统注册表中读取地理位置代码,只有当代码为中国大陆(45)、中国香港(104)、中国澳门(151)或中国台湾(237)时,才会全面激活所有监控功能,并强制开启数据上报机制。
对于欧美等其他地区用户,这些侵犯性的功能则完全不会触发。只有中国的用户运行了哪些软件,都会被保安详细记录成“小报告”(日志),然后加密寄回微软总部。
技术分析发现,UCPD还内置了针对中国软件厂商的拦截机制,通过数字签名、进程名、路径匹配等三重黑名单进行过滤。只要任何一项对上,保安就会立刻阻止该软件修改系统默认设置。据查,在黑名单中的中国软件厂商包括360、搜狗、金山、腾讯等。

最新文章

网约车行业~~就业 “蓄水池” 与社会价值

推荐

 

阅读11117

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推荐

 

阅读12918

屡教不改!微软在华产品又双叒被曝留后门

推荐

 

阅读15539

增程车开卷50+度电池 华为/理想/智己/小鹏入局

推荐

 

阅读10997

Meta推出雷朋Display AI眼镜,新增显示屏与肌电手环交互

推荐

 

阅读1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