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设计争议:借鉴与抄袭的边界博弈
-
视觉元素的高相似度
追觅 SUV 的前脸采用与库里南几乎一致的矩形直瀑式格栅,仅在镀铬饰条的粗细和灯珠排列上略有调整;方形前照灯组轮廓与库里南如出一辙,尾灯和尾门的垂直布局也高度复刻。这种 “致敬式设计” 虽未完全照搬,但已触及消费者对原创性的敏感神经。值得注意的是,追觅首款纯电轿跑同样被指模仿布加迪 Chiron,形成 “双对标” 策略。
-
设计专利的灰色地带
目前汽车外观专利主要保护具体形状和结构,而整体风格或家族化元素难以通过专利独占。例如,劳斯莱斯的 “帕特农神庙格栅” 和 “马车式对开门” 虽为品牌标志,但未注册为外观专利,这为其他品牌的 “借鉴” 留下空间。不过,若追觅的设计元素组合被认定为 “混淆性相似”,仍可能面临不正当竞争诉讼风险。
-
行业对标现象的深层逻辑
新势力品牌通过对标豪华标杆快速建立高端认知,已成为行业惯例。小米 SU7 曾因 “致敬” 保时捷 Taycan 引发讨论,极氪 001 也被指借鉴猎装轿跑风格。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能吸引流量,但长期来看,缺乏原创设计语言的品牌难以突破 “模仿者” 标签。
二、技术差异化:从家电到汽车的跨界突破
-
核心技术的迁移与创新
追觅试图通过技术差异化弥补设计争议。其自研的 20 万转超高速数字马达技术被应用于电驱系统,目标实现 1.8 秒级零百加速和 23000N・m 轮端扭矩,性能参数对标布加迪威龙。此外,AI 自适应智慧底盘系统可实现 1ms 极速通讯和全场景路况预瞄,较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上更具优势。
-
制造与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
追觅选择在德国特斯拉柏林工厂附近建厂,面积达后者的 1.2 倍,依托当地成熟的精密制造产业链实现核心零部件本地化供应。这种 “中国研发、德国制造” 模式旨在提升产品品质可信度,同时规避欧洲市场的贸易壁垒。
-
技术专利的护城河构建
截至 2025 年 5 月,追觅已累计申请专利 6379 件,覆盖高速马达控制、AI 算法、机器人传感等领域,其中 45% 与汽车技术直接相关。例如,无序对开门、隐藏式双 B 柱等设计已获得 7 项专利授权,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