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主导
-
产能与出口的双重统治
2025 年,中国光伏组件年产能预计超过 800GW,占全球总产能的85% 以上。海外市场贡献了 60% 的产量,主要出口至欧洲、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中占据70% 的份额。这一数据远超新能源汽车(26%)和锂电池(65%)的全球出口占比,成为中国制造业继新能源车后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域。

-
技术路线的全面领先
中国在 N 型 TOPCon、HJT 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等高效电池技术上实现突破。2025 年,N 型组件市场渗透率预计突破 60%,转换效率普遍迈过 25% 门槛,头部企业实验室效率已逼近 27%。例如,协鑫光电的钙钛矿 N 型晶硅叠层组件效率突破 33.5%,为下一代光伏技术奠定基础。
二、产业链的全环节优势
-
垂直整合的成本控制
中国光伏产业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全产业链闭环。2025 年,硅料环节通威、大全等企业实现 N 型专用料 11N 以上纯度供应,硅片厚度从 150μm 降至 130μm,良率突破 95%。这种垂直整合使中国组件非硅成本较 2020 年降低超 30%,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显著价格竞争力。
-
产能布局的全球化视野
尽管面临欧美 “去风险化” 政策压力,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转口、海外建厂等方式维持供应链存在。2025 年,“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采购占比提升至 55%,巴西、印度、中东及非洲地区出口量同比增长 27.5%,成为新增长点。
三、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
-
国内政策的强力支撑
国家 “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规划、“双碳” 目标约束、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等政策持续释放红利。2025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预计达 25%,推动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安装需求,国内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 200GW 以上,较 2023 年增长 40%。

-
全球能源转型的刚需拉动
随着欧盟 “绿色新政”、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落地,全球光伏需求持续攀升。2025 年,全球光伏组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 1000 亿美元,中国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占据 70% 份额,成为全球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