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hu86科技
   

遏制健康领域“伪科普”生存空间

2025-08-08

近年来,医疗科普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领域,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也有人利用公众对健康科普的需求,以虚假医疗科普信息误导公众,传播健康谣言甚至进行巨额牟利。

“我们曾遇到患者因轻信‘某中药可替代胰岛素’的传言擅自停药,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的案例。”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楠表示,不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医学科普知识传播,正在带来临床风险。

“医学知识的细节把控直接关乎健康。”李楠表示,非专业人士在理解疾病诊断标准时容易出现偏差。以高血压诊断为例,有患者仅凭偶尔一次血压升高就自行判定为高血压并随意服用降压药,导致血压骤降,引发头晕、昏厥甚至休克。

还有些谣言故意以否定主流医学或者权威机构为噱头,如“揭露被掩盖的真相”“医生不会告诉你的抗癌秘方”等,声称某些治疗方法或者药物的危害极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此前表示,一些“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甚至用未经证实的个人康复经历否定医学共识。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互联网诊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医学知识不是静态条文,而是需要结合病程、体质、合并症动态调整的‘活学问’。”李楠说,非专业搬运极易造成“理论正确、实践致命”的后果,因此必须分类核查认证账号资质、认真做好资质核验工作,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从医疗科普生产源头把控科普内容。

为了博眼球、造流量,健康谣言的套路层出不穷。有的利用传统文化“绑架”公

众,有的进行“情感操控”,防不胜防,还有些经过多次传播,以讹传讹,甚至专业人员也难辨别。

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普及识别技巧,介绍健康“伪科普”的套路脚本和惯用伎俩。“卖药获利才是他们的目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杨金瑞表示,采用“100%有效、彻底治愈”极端化的表述,利用“纳米技术、量子疗法”等看似专业的伪科学术语包装,用煽动性语言来渲染的绝大多数是“伪科普”,公众不应轻信。

最新文章

遏制健康领域“伪科普”生存空间

推荐

 

阅读17184

一汽奥迪技术周在杭州开幕 Q6L e-tron家族、A5L联袂上市

推荐

 

阅读17484

“所有试验都是为了确保登月航天员的安全着陆和返回”——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王晓磊

推荐

 

阅读13151

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迎来世界首演

推荐

 

阅读17419

米基斯·提奥多拉基斯百年诞辰纪念演出在南昌上演

推荐

 

阅读1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