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hu86科技
   

研发困境:多次 “差点腰斩” 的命运

2025-10-31
曲妥珠单抗 (赫赛汀) 的传奇故事是现代生物医药史上最具戏剧性的 “逆袭” 之一。这款靶向 HER2 的单克隆抗体从实验室的 “微弱信号” 起步,历经被多次 “腰斩” 的危机,最终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实体瘤靶向药物,拯救超过 300 万乳腺癌患者生命,累计销售额突破1000 亿美元,并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开创了个性化医疗新时代。

一、科学发现:HER2 的 “微弱信号”

1982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罗伯特・温伯格在老鼠神经胶质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癌基因,命名为 “neu“基因。这个基因与当时已知的 RAS 等致癌基因不同,它像一根” 天线 ” 一样插在细胞膜上,而不是在细胞内部直接指挥细胞增长。温伯格对这个发现感到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研究。
几乎与此同时,在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基因泰克 (Genentech) 的实验室里,科学家阿特・莱文森和阿克塞尔・乌尔里希正在研究 EGF 受体。在一次实验中,一位科学家注意到细胞集落发出了 “微弱的信号“—— 不像 EGF 受体那样强烈,但不可忽视。这个不被重视的发现引起了乌尔里希的好奇。
经过深入研究,乌尔里希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与 EGF 受体同源的受体,他将其命名为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随后的研究证明,当细胞表面的 HER2 数量过多时 (过度表达),细胞就会癌变。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测序发现,HER2 与温伯格发现的 neu 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实际上是同一种蛋白的不同形式。

二、研发困境:多次 “差点腰斩” 的命运

1. 商业 “孤儿药” 困境

1984-1987 年间,理论框架基本建立:用针对 HER2 的抗体治疗 HER2 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然而,这个项目面临严峻的商业挑战:
  • HER2 过度表达仅见于约25% 的乳腺癌患者,意味着全美每年只有约 1 万名潜在患者,被视为典型的 “孤儿适应证”
  • 基因泰克商业部门评估认为:”风险很高、回报很低,理性的选择显然是终止这个项目
  • 当时没有人知道如何从这种 “小众” 药物中盈利,市场规模被认为太小

2. 科学质疑与技术障碍

除了商业压力,项目还面临科学界的质疑:
  • 一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实体瘤会向外分泌大量液体,形成 “外流”,抗体这种大分子药物根本无法 “逆流而上“进入肿瘤核心,这个观点几乎判了项目” 死刑 “
  • 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抗体无法直接 “治疗” 致癌基因,这个概念被认为 “相当牵强

最新文章

产业变革:从 “独舞” 到 “群舞” 的市场新格局

推荐

 

阅读11349

研发困境:多次 “差点腰斩” 的命运

推荐

 

阅读15712

AI投资大赛:DeepSeek回报率领跑,GPT亏麻了

推荐

 

阅读14824

游戏规则变了,Stellantis或用中国技术再造Jeep

推荐

 

阅读13887

西部数据部分红/蓝盘存“根本性”故障!官方已开始调查

推荐

 

阅读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