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 AI 算力时,一场隐性的水资源危机正悄然制约行业扩张。11 月 27 日,马来西亚柔佛州政府正式宣布全面叫停 Tier 1 和 Tier 2 等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审批,这一政策变动犹如一记警钟,揭示了 AI 算力背后 “高耗水” 的现实困境,也标志着东南亚科技枢纽在发展与环保间做出了明确取舍。在 AI 需求持续飙升的当下,这场 “限建令” 绝非个例,而是全球算力基建面临生态约束的典型缩影。

政策的出台,源于数据中心与本地水资源的尖锐冲突。作为承接新加坡算力外溢的核心区域,柔佛州近年吸引了微软、字节跳动等巨头的百亿级投资,数据中心项目扎堆落地。但这些设施的冷却系统正成为 “隐形抽水机”——AI 服务器的高密度运算产生大量热量,传统风冷效率低下,水冷系统便成为主流选择,而每兆瓦算力的日耗水量可达数百立方米。
柔佛州官员特别警示,美国佐治亚州已出现数据中心过度抽水导致居民缺水的先例,这种风险在东南亚结构性缺水的环境下更显严峻。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更令人担忧:到 2028 年,全球 AI 数据中心用水量或达 1068 亿升,相当于数个中型城市的年用水量,水资源的区域性瓶颈已无法忽视。
此次政策并非全面禁建,而是通过等级划分实现 “优进劣退”。依据 Uptime Institute 标准,被叫停的 Tier 1 和 Tier 2 数据中心仅具备基础或冗余组件级设施,冷却系统多依赖传统水冷,水资源利用率低下;而获准继续发展的 Tier 3 和 Tier 4 设施,不仅拥有更高的运行可靠性,更普遍配备微通道液冷、水循环回收等先进技术。
这种差异化管控与马来西亚 2024 年底发布的《可持续数据中心发展指南》一脉相承,该指南明确将水利用效率(WUE)与能源效率(PUE)、碳效率(CUE)并列为核心考核指标,要求新设施避开水资源压力指数超 0.8 的区域,并优先使用再生水。预计 2025 年 10 月出台的国家框架还将推出专用水价政策,进一步引导行业节水转型。
政策调整背后,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度转型。柔佛州曾凭借土地与能源优势承接低端算力项目,但随着新加坡数据中心禁令解除并转向 “绿色路线图”,马来西亚亟需通过环保门槛塑造竞争优势。叫停低能效项目,本质是为高附加值算力基建腾挪资源 ——Tier 3 数据中心在马来西亚赛城占比已达 70.6%,其先进冷却技术可使 WUE 值降低 40% 以上,既能满足谷歌、AWS 等巨头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又能缓解本地资源压力。这种 “以质换量” 的策略,与马来西亚打造东南亚绿色算力枢纽的目标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