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15日讯(特约记者 唐植潇)仅支持eSIM的iPhone17 Air下周就要开启中国区预售了。
此前,国内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陆续公布eSIM手机业务进展。而运营商eSIM服务的落地,被视为iPhone17 Air能在中国上市的关键环节。
过去几年,eSIM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手表、平板与车载设备。而随着苹果在主力机型上全面“去卡槽”,这一通信方式正从边缘场景迈向主流。从监管批复到终端设计,再到运营商体系调整,这款新机正在推动eSIM技术从可穿戴场景,走向更具规模的手机市场。

iPhone17 Air背后的技术逻辑
在iPhone17 Air上,苹果首次在中国市场彻底取消了实体SIM卡槽。这一变化表面上只是机身更轻薄、开孔更少,实则牵动了整机架构的再分配——从主板到天线,从安全模块到射频布局,内部设计被重新定义。
根据苹果官网公布的信息,iPhone17 Air厚度仅5.6mm,较17标准版再减2.31mm。主板设计大幅优化,由此前双层叠板设计改为局部双层叠板与单层结合。SIM托与防水胶圈被移除,腾出的空间用于加大电池与影像模组,并重新规划天线走线。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指出,取消实体SIM卡槽可减少主板开孔、简化防水结构,从而提升整机IP防护等级。拆解机构iFixit也在此前eSIM-only机型分析中提到,天线走线与射频模块需重新布局,以保证信号稳定。
从供应链看,这一轮调整带动了多家国内企业的机会窗口。
在结构件环节,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长期为苹果提供高密度互连板(HDI);在安全元件端,紫光国微、华大电子等厂商已在国内eUICC(嵌入式SIM芯片)领域实现量产并通过安全认证;立讯精密等代工厂则正跟进无SIM托机型的装配与测试流程调整。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苹果在iPhone17 Air上取消实体SIM卡槽,背后既有“轻量化”考虑,也涉及通信安全体系的调整。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eSIM可通过远程安全下载与统一密钥认证机制,减少实体卡分发与写卡过程中的风险。
有手机行业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种“双重逻辑”意味着苹果不仅在做结构优化,也在为后续多号管理和全球网络切换预留技术空间。